Eng簡体
署長的話
開拓水資源,培養市民的節水意識,是我們應對氣候變化挑戰的方法。 林天星工程師 ,JP,水務署署長
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
我們於二零零八年推出突破性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旨在全方位管理水資源,達致供水與可持續用水需求的平衡,並為本港做好準備,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關策略主要著重控制本地用水需求的增長,以及加強整體供水管理。有關策略實施以來,大大提高了本港的用水安全及可靠度。

我們在現有的成果上建立基礎,繼續根據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實行各項措施,為提升策略,我們已開始進行詳細檢討,加強我們的適應能力,為不確定因素及挑戰作周全準備。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及現行的相關措施有助我們建立由多種水源組成的供水結構,包括本地集水、輸入東江水、沖廁用海水、海水化淡、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和再造水。這六個供水來源將令香港水資源更為安全、可靠及穩健。
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
水資源
東江水
本港食水資源從收集雨水所得,但集水設施的收集量不能滿足香港所需。同時,由於每年降雨量的差異,本地集水量並不穩定。目前,東江水佔香港食水供應量約七至八成,填補了本地集水不足帶來的缺口。因此,保證東江供水穩定可靠是確保香港用水安全的關鍵。

香港與廣東省相關部門新訂二零一五年至二零一七年的東江供水協議。本署根據最新的食水需求預測進行了詳細分析,預計在供水可靠度達99%的情況下,二零一五年至二零一七年的未來三年,香港每年對東江水的需求量不會超過8.2億立方米。這意味著即使在百年一遇的極端乾旱環境下,香港仍可維持全天二十四小時供水。新訂協議的年度供水上限8.2億立方米將有助維持香港供水的可靠性。
東江輸水管道 東江供水協議簽約儀式
東江輸水管道
東江供水協議簽約儀式
 
擴大海水供應系統
為節約食水資源,自一九五零年代起,我們便因應南中國海的地利,使用海水沖廁。目前,海水供應覆蓋率約為全港總人口的八成。

我們已啟動新界西北海水供應計劃,將海水供應系統擴大至屯門東、元朗及天水圍所有供水系統。而薄扶林亦納入其中,如此一來,海水供應系統覆蓋率將由香港總人口的八成增至八成半。本署在上述地區迅速推進以海水代替食水沖廁的工程,同時將繼續實施擴大計劃,在大嶼山東涌安裝海水供應系統。
建議興建海水化淡廠位置
建議興建海水化淡廠位置
海水化淡
氣候變化可能影響香港的供水安全,因此我們應用先進的逆滲透技術,開始在將軍澳興建海水化淡廠。我們的初步研究已確認有關項目的技術及環境可行性。二零一五年六月,我們獲立法會批准撥款,聘請顧問繼續進行項目設計。我們致力推展有關項目,以期能盡早於二零一七或一八年開始化淡廠的施工。化淡廠的目標產量預期可滿足香港約半成的食水需求,日後產量可擴大至滿足本港約一成的食水需求。
再造水
為尋求新的水資源,我們仔細研究了再造水(即經處理的污水)的用途。

我們致力推廣使用污水經處理後所得的再造水,為此,我們著手設計所需基建,向新界東北提供再造水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再造水供應將分階段進行,暫定於二零二二年開始向上水、粉嶺和古洞北供水。本署估計,上述地區全面使用再造水供應系統後,每年將節約食水2,100萬立方米。海水及再造水供應網絡將合共為大概九成的人口提供沖廁用水,而使用食水沖廁的人口將減少至一成。
再造水
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
本署致力使用再造洗盥污水及雨水,以補充水資源。有見及此,發展局及環境局聯合發佈最新技術通函,載列政府大樓使用再造洗盥污水及收集所得雨水的詳細指引。

除政府大樓外,我們亦計劃展開一項試驗計劃,在安達臣道石礦場的發展項目供應再造洗盥污水作沖廁用途。我們將繼續與相關政府部門緊密合作,為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的洗盥污水再造廠規劃作出定案,並於二零一六年底前開始進行勘察及詳細設計。
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
 
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
 
培養節水意識
「齊來慳水十公升」運動
「齊來慳水十公升」運動於二零一四年三月展開,而官方啟動儀式於二零一四年五月十七日假尖沙咀香港文化中心露天廣場舉行。活動旨在鼓勵公眾簽署「節水宣言」,身體力行節約用水,監察自己的節水表現。每個參與家庭均可免費獲贈節流器一對。公眾對是次活動反應熱烈,截至二零一五年三月,我們已向逾130,000個參與家庭派發節流器。
「齊來慳水十公升」運動 - 01 「齊來慳水十公升」運動 - 02
 
節約用水校園
我們一直認為,早期教育有效引導年輕一代養成良好的長期節水習慣。我們亦發現,與學校緊密合作是向學生推廣節水文化的重要策略。為此,我們與多間小學合作,推出全新「節約用水整合式教育計劃」,將學校現有活動結合新措施,讓可持續的節水概念成為學校的主要教育範疇之一。
節約用水校園
 
活水行 香港水足印定向 酒店業及飲食業節約用水研討會
活水行
香港水足印定向
酒店業及飲食業節約用水研討會
 
與非政府組織合作
為提高公眾的節水意識,本署亦與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係。其中,我們與和富社會企業合辦「香港水足印定向」比賽,每年吸引逾3,000名參賽者。我們亦協助愛德基金會舉辦一年一度的「活水行」活動,並幫助世界自然基金會推廣「STEP可持續生活模式教育計劃」,以豐富小學生的節水知識。

除上述合作項目外,我們亦進行用水效益審查,並為酒店及餐飲業等主要耗水商戶制訂最佳實務指引。為協助這些行業,本署與餐飲及酒店業的持份者合作,於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五日舉行特別論壇,分享上述主要行業實行最佳實務及節水措施的經驗。
 
水資源教育中心
自二零一二年十二月起,本署在旺角設立臨時水資源教育中心,透過展覽、即場示範和互動遊戲加深年輕人對節水的認識。截至二零一四年底,中心吸引了近16,000名訪客,當中以學生為主。根據我們的調查,訪客中有86%的學生及99%的教職員和父母認為,參觀有利於提高他們的節水意識。我們暫定於二零一八年底在天水圍新的水務署大樓設立永久的水資源教育中心。新中心面積為旺角臨時中心的三倍,能讓我們提供更豐富的水資源內容給廣泛的訪客。
水資源教育中心 - 01 水資源教育中心 - 02
 
社區推廣
除在全港學校及其他行業推廣節約用水外,本署亦推出新活動,從教育機構走向廣泛社區。

為使香港大眾深入了解節水的有效方法,我們建立了靈活的巡迴展覽平台,派出水務署流動展覽車定期穿梭各區,舉行多個趣味互動展覽。二零一三年十一月至二零一五年二月,兩部流動展覽車已到訪全港各區共200個屋苑。
社區推廣
 
硬件應用
我們亦致力推廣使用水龍頭及花灑節流器等硬件減低耗水量。二零一四年八月起,我們推動了一系列項目,為公共屋邨、政府大樓及學校安裝節流器。截至二零一五年九月底,我們在20個公共屋邨、1,000座政府大樓及250間中小學及大專院校安裝超過80,000個節流器。

我們亦推行了「自願參與用水效益標籤計劃」,向消費者說明常見水管設備及耗水設備的效益,協助他們選擇最佳節水產品。現時本署已就五類相關產品推行張貼標籤計劃申請,包括淋浴花灑、水龍頭、洗衣機、小便器和節流器。我們正研究強制新建樓宇選用具用水效益的水龍頭和花灑等設備的可行性。
硬件應用
 
智慧城市
智管網
本署計劃透過在供水網絡的區域檢測區及部分區域檢測區內的相關水壓管理區分階段安裝監控及感應設備,在本港建立智管網,讓我們以最有效、高效能及可持續的方式持續監控、管理、運營及維護網絡。
 
智管網
我們將設立約2,000個區域檢測區╱水壓管理區,用作智能管網監察。監控及感應設備所收集的數據將用作決定最有效的網絡管理方法,以維持整體運作穩健。
 
智能用水
為積極響應政府將香港建設成環保及善用資源城市的新措施,我們推出了智能水錶項目。

智能水錶自動提供實時讀數及過往用水記錄,有助改善供水規劃及管理。此外,智能水錶的用戶將可透過互聯網或手機應用程式查詢耗水量,有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節水習慣及修理滲漏。

推廣此項技術的過程中,我們進行了試驗研究並確定所有相關技術要求。我們致力於新建樓宇安裝智能水錶,首批安裝區域為包括啟德在內的安達臣道及九龍東發展區。
 

林天星工程師 , JP
水務署署長

二零一五年十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