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保長期供水安全
目前,香港供水系統有三個分支,包括本地集水區收集的雨水、從廣東輸入的東江水及沖廁用海水,於二零一四年分別佔12.3億立方米總耗水量的19%、 59%及22%。憑藉這三個水源,香港多年來一直擁有可靠的供水。
然而,為使香港能充分應對氣候變化,人口及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食水需求增加,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水資源競爭等挑戰,本署致力透過節約用水控制用水需求增長,並探索受氣候影響較小的海水化淡及再造水作為可替代水源。隨著該等措施的推行,本署正致力建設六個分支的供水結構,該結構由現有三個來源-原水、輸入的東江水及沖廁用海水,以及三個新增來源 - 化淡海水、再造水和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構成。這六個供水來源將成為提升香港供水安全及穩健度的重要支柱。
然而,為使香港能充分應對氣候變化,人口及經濟快速增長帶來的食水需求增加,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水資源競爭等挑戰,本署致力透過節約用水控制用水需求增長,並探索受氣候影響較小的海水化淡及再造水作為可替代水源。隨著該等措施的推行,本署正致力建設六個分支的供水結構,該結構由現有三個來源-原水、輸入的東江水及沖廁用海水,以及三個新增來源 - 化淡海水、再造水和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構成。這六個供水來源將成為提升香港供水安全及穩健度的重要支柱。

本地集水
集水區佔香港面積近三成,遍佈全港17個水塘。一般而言,收集的雨水大多不受污染,然而,為安全起見,本署採取額外措施,包括進行定期巡查、檢查水質及對集水區進行必要維修和清除泥石等。本地雨水收集約佔總食水用量二至三成。
擴大海水沖廁應用
除飲用水源外,本署同樣重視海水沖廁應用。二零一五年,海水供應系統在新界西北部投入使用,為屯門東、元朗及天水圍地區提供海水沖廁,使香港海水供應覆蓋率增至全港八成半人口。

海水化淡
本署時刻關注與供水管理有關的事宜,並積極探討所有可行方案尋找新的水資源,以便更有效減輕氣候變化引致未能預計的影響。逆滲透原理的海水化淡技術證實可製造符合世衛《飲用水水質指引》標準的飲用水,因此本署認為海水可作為香港的可靠飲用水源。
有見及此,本署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在將軍澳第137區展開海水化淡廠的策劃及勘查研究,並於二零一五年三月底大致完成。為確保極端氣候下的可靠供水,擬建海水化淡廠的初期日均產能為135,000立方米,佔全港總食水用量約半成。並預留擴建空間,讓最終日均產能可達到270,000立方米。研究已確定整體技術的可行性,包括項目能符合環保的要求。海水化淡廠的初步設計已經完成,以最佳整體使用週期成本為重點,估計擬建海水化淡廠的單位食水生產成本約為每立方米12至13港元(按二零一三年物價水平計算),與海外採用逆滲透原理海水化淡技術生產的食水單位成本相若。本署致力推展第一階段的海水淡化廠,日均產能達135,000立方米,以期能盡早於二零一七或一八年開始施工。
有見及此,本署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在將軍澳第137區展開海水化淡廠的策劃及勘查研究,並於二零一五年三月底大致完成。為確保極端氣候下的可靠供水,擬建海水化淡廠的初期日均產能為135,000立方米,佔全港總食水用量約半成。並預留擴建空間,讓最終日均產能可達到270,000立方米。研究已確定整體技術的可行性,包括項目能符合環保的要求。海水化淡廠的初步設計已經完成,以最佳整體使用週期成本為重點,估計擬建海水化淡廠的單位食水生產成本約為每立方米12至13港元(按二零一三年物價水平計算),與海外採用逆滲透原理海水化淡技術生產的食水單位成本相若。本署致力推展第一階段的海水淡化廠,日均產能達135,000立方米,以期能盡早於二零一七或一八年開始施工。
再造水
顧問正對再造水供應的財務及法律問題進行研究。本署亦開始分階段設計基建,並致力於二零二二年向上水、粉嶺及古洞北和粉嶺北新發展地區提供石湖墟污水處理廠經三級處理的再造水作非飲用用途。供應再造水最終可望每年為香港節省約2,100萬立方米的食水。

洗盥污水再造及雨水收集
從浴室、洗手盆和廚房洗滌盆等地方收集得來質素較低的水稱為洗盥污水,洗盥污水與收集的雨水經處理後可予以重用,作沖廁及灌溉等非飲用用途。
我們已就雨水收集和洗盥污水再造系統訂立詳細指引,讓新建政府大樓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安裝處理和再造設施,通過雨水收集或洗盥污水再造系統減少以食水作非飲用用途。發展局和環境局於二零一五年四月共同發佈的環保政府大樓技術通告已納入有關指引。水務署正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就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實施中央洗盥污水再造系統試驗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
我們已就雨水收集和洗盥污水再造系統訂立詳細指引,讓新建政府大樓在合理可行的情況下安裝處理和再造設施,通過雨水收集或洗盥污水再造系統減少以食水作非飲用用途。發展局和環境局於二零一五年四月共同發佈的環保政府大樓技術通告已納入有關指引。水務署正與相關部門通力合作,就安達臣道石礦場發展區實施中央洗盥污水再造系統試驗計劃進行可行性研究。

供水危機管理
為確保全港供水可靠及充足,本署務須時刻作好準備應對任何影響供水的不可預見問題。為此,我們已制訂一個危機管理計劃和多個應變計劃,以隨時準備快速調配資源及協調各個緊急行動。
此外,為應對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已制訂一個乾旱應變計劃作為適應措施,確保用水安全,即使在嚴重乾旱情況下仍可滿足本港的基本用水需要。乾旱應變計劃旨在於本港或中國內地遭遇可能即時影響本港食水供應的嚴重旱情下,讓我們隨時準備就緒,應對緊急情況及有效調配資源。
此外,為應對氣候變化對水資源可能產生的影響,我們已制訂一個乾旱應變計劃作為適應措施,確保用水安全,即使在嚴重乾旱情況下仍可滿足本港的基本用水需要。乾旱應變計劃旨在於本港或中國內地遭遇可能即時影響本港食水供應的嚴重旱情下,讓我們隨時準備就緒,應對緊急情況及有效調配資源。
水質及健康標準
廣東當局已採取有效措施,確保輸港的東江水水質符合《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有關措施和項目包括興建新污水處理廠、遷走具污染性的工廠和農業、鋪設專用輸水管道、東江水水量水質監察及控制系統,以及在深圳水庫設立生物硝化廠。此外,我們亦在木湖抽水站設有在線水質監察系統,該系統透過先進的監控及資料收集系統運作,全天二十四小時密切測量輸港的東江水水質。我們繼續實施水安全計劃,以控制和預防從水源到配水過程中出現飲用水受污染的風險,對本港飲用水供應的水質嚴格把關,保障公眾的健康。本署亦繼續運用創新的斑馬魚技術探測輸港的東江原水的異常情況。透過密切監察斑馬魚的行為,本署能夠快速確定潛在水質問題,並採取適當應對措施。為加強水質監察,本署亦特別設計一款結合剖面感官分析簡化版技術的氣味測量計,這項內部研發的技術從味道及氣味方面進行水質評估,並快速探測水質異常情況,以便在濾水廠採取有效控制措施,確保飲用水水質達致用戶可接受水平。本署一直密切關注世界衛生組織《飲用水水質指引》的最新發展及修訂,並承諾香港飲用水符合有關標準。我們正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在二零一一年制訂的指引監測香港的食水水質。


氣味測量計



斑馬魚技術探測水質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四年全年供水量
百萬立方米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四年總平均日耗水量(淡水+海水)
百萬立方米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四年全年降雨量
毫米

註 : 長期平均降雨量為2,399毫米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四年全年集水量
百萬立方米

註 : 長期平均集水量為295百萬立方米
二零一五年至二零三零年食水需求預測(百萬立方米)
預期

二零一四年按用水類別劃分的食水用量(百萬立方米)佔總量百分比
百萬立方米

二零一零年至二零一四年全年食水用水量(按用水類別劃分)
百萬立方米
年份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
住宅用水 | 509 | 498 | 505 | 504 | 516 |
工業用水 | 57 | 58 | 59 | 58 | 60 |
服務業及商業用水 | 237 | 236 | 236 | 234 | 240 |
政府用水 | 42 | 41 | 41 | 41 | 44 |
建築及船舶用水 | 12 | 14 | 18 | 20 | 23 |
臨時淡水沖廁 | 79 | 76 | 76 | 76 | 76 |
食水總用水量 | 936 | 923 | 935 | 933 | 959 |
水源化驗樣本總數

東江原水內平均氨氮及錳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