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引言

我们於2008年发布「策略」,以综合及多方面的方式,达至可持续的水资源管理。「策略」主要聚焦节约用水以控制用水需求增长,并同时透过发展新的水资源以强化香港的供水管理。实施「策略」数年後,我们委托了顾问公司进行「检讨」,目的是为了:

已完成/正在推行的主要措施

「检讨」肯定了「策略」下有关用水需求及供水管理的数项主要措施已达到成效。这些主要措施包括加强节约用水的公众教育、推广使用节水器具、加强用水流失管理、扩大使用海水冲厕、致力保护水资源及积极开拓新水源。

用水需求管理

供应管理

已完成/进行中的主要措施

有效控制用水增长

两项关键绩效指标可大致反映「策略」的成效:(1) 全年食水用量及 (2)人均食水用量的变化。在「策略」实施後,尽管香港的人口以每年0.7%的速度持续增加,香港全年食水用量在过去十年成功控制在大约10亿立方米左右,与2008年制定「策略」时,在采取用水需求管理措施下的预计用水量相符。至於人均食水用量方面,其十年平均值3在措施推行後,由每年每人140立方米降至133立方米。这两项关键绩效指标都显示了「策略」的整体成效。

全年食水用量

人均食水用水量的年度平均值

住宅食水用量

当深入分析住宅用户的用水情况时,我们留意到人均住宅食水用量在近年有轻微上升趋势,由2010/11年度最低的每人每日129公升增加至2017/18年度的135公升。这上升趋势是由众多因素使然,包括家庭住户平均人数4的下降趋势5、公众健康及衞生意识的提升,乃至香港的生活质素提高6等。尽管如此,我们采用海水冲厕有效减低了住宅的食水用量,使香港人均住宅食水用量实际上低於一些发达经济体的国际城市7

注:

  1. 我们定期检讨这些水喉装置及器具的计划文件。
  2. 在「智管网」下,食水分配管网将会分成约2,400个大小易於管理的独立监测区域,每个区域的管网内均安装监测及感应设备,以持续监察用水流失情况。
  3. 「策略」现时已推行大约十年,由於每年人均食水用量有所波动,我们比较了在推行「策略」前与後的人均食水用量十年平均值,以评估「策略」的成效。
  4. 家庭住户平均人数由2008年的3人降至2018年的2.8人。
  5. 部分日常活动的用水情况,例如家居清洁及煮食,在大家庭的人均用水量会较少。这是因为相比同样人数但分开在多个家庭居住(即家庭住户平均人数较少),大家庭这部分的用水会更有效率。
  6. 香港的生活质素提高,例如更享受沐浴(更长时间及更多次数)、更频繁的家居及车辆清洁等,导致人均住宅食水用量上升。
  7. 香港大学於2015年所作的一项研究显示,香港2011年的人均住宅食水用量为每日128.9公升;其他城市的人均住宅食水用量则分别为:北京214.5公升、台北222公升、深圳174公升、新加坡153公升,以及悉尼218.9公升。这些城市均使用淡水冲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