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策略检讨

2008年制定的「策略」整体具有成效。然而,面对人口增加、经济增长、气候变化及珠江三角洲水资源竞争等当前挑战,「检讨」更新了用水需求和供应的预测方法,以及预测用水需求及供应至2040年,并寻求新的水资源管理措施,在有需要时调整现时的措施,以确保香港长远供水的可持续性。

检讨「策略」的方法

检讨「策略」的方法: 用水需求与供应推算; 可行的水资源管理选项评估; 策略更新

用水需求及供应推算

用水需求推算

用水需求推算是以政府统计处发布的基线人口推算,即至2040年香港人口将会增长至820万,作为估算基础。按预期的人口增长推算,若没有推行任何用水需求管理措施,香港於2040年的每年食水需求估计将增至11.1亿立方米。

用水需求推算

本地供应推算

本地集水量是指在香港集水区内收集到的雨量。本地集水量推算是根据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与会国家所作出的减少碳排放承诺,与其不同国际减排进度的情景作分析,从而推算出的不同情景下的降雨量。若所有减排承诺得到实现,「中低」及「中高」温室气体浓度情景较有可能出现,从而对全球气候带来相应的影响。在此等情况下,香港未来二十年的每年平均降雨量将比1986-2005间的每年平均降雨量轻微下降。然而,监於部分专家对减排承诺最终能否实现存疑,我们采用了较审慎的做法,在评估可能出现的极端气候变化的影响时,将所有气候变化情景均纳入考虑作气候变化对本地集水量影响的评估,以应对出现年雨量影响预测8下限的情况。

顾问公司建立了一个集水量模型,以推算从集水区内收集的本地集水量。按「中低」及「中高」温室气体浓度情景下的推算平均降雨量,本地可靠的供水量9将跟过往的长期平均值大致相约。然而,若出现所有气候变化情景中年雨量影响预测下限的情况,则本地可靠的供水量将减少约5,000万立方米。

可行的水资源管理选项评估

完成推算未来用水需求及供应後,我们需要实施水资源管理措施以确保香港供水的可持续性。在以下的段落,我们会介绍如何甄选及以优次排列可行的水资源管理选项。

定义供应基线

在评估可行的水资源管理选项前,我们需要建立一个供应基线作为评估的基础。顾问公司采用了香港现时三个水源的供水组合,分别是本地集水、从广东省输入的东江水及冲厕用海水作为基线。顾问公司的国际专家认为现时食水供应安排(即本地集水和保证每年上限8.2亿立方米供水量的东江水)应可合理地设定为基线情况,而这亦是最合适的食水供应安排,足以确保香港供水可靠性达99%,即使遇上百年一遇的极旱情况,亦能维持无间断的食水供应。香港现时的食水供应系统已建造基础设施输送及处理每年供水量上限达8.2亿立方米的东江水供应。降低东江水的供水量上限将会减低现时供水系统的使用率,同时需要额外投资以建设其他供水设施,才可弥补减少了的东江水供水量。因此,降低东江水的供水量上限并不符合成本效益。相反,进一步增加东江水的供水量上限,不仅需要付出额外的费用购买超出现时供水量上限的东江水,而且需要在基础设施上作出额外的投资以输送及处理增加的东江水量。评估提升东江水供水量上限的成本效益时,需要与其他水资源管理选项作一并比较。

多角度评估

是次「检讨」运用「多角度评估」的方式,小心地评估用水需求及供水管理的选项。首先,以现时东江水配以本地集水的供水安排为基线,顾问公司拟定了用水需求及供水管理选项,并根据技术可行性、土地需要、对环境的影响等甄选出多个选项。顾问公司的国际专家团队以应变能力、经济因素及可持续性三项准则对获甄选的选项进行评分,再根据各选项所得的综合评分,定出以优次排列的选项名单。在检讨「策略」的过程中,我们收集并考虑了水务谘询委员会及持份者的意见。

选项评估: 应变能力; 经济因素; 可持续性

获甄选的水资源管理选项

策略更新

根据水资源管理选项的优次,更新的「策略」(「策略2019」)将采用双管齐下的方式,着重控制食水需求增长利用多元化的水资源提升食水供应的应变能力,我们认为这是最有效的策略。

以「中低」及「中高」温室气体浓度情景中的每年平均降雨量及预期的人口增长推算,「检讨」预计在推行控制食水需求增长措施的配合下,现时的食水供应将能满足预测的食水需求。有见及此,我们将继续推行用水需求管理措施,包括节约用水、管理用水流失及扩大使用次阶水(即海水及循环再用水)作非饮用用途。

我们亦已制定供水管理措施,即兴建第一阶段将军澳海水化淡厂,於2023年起供应经海水化淡後的食水,目的是提升食水供应的应变能力,以应对因气候变化影响而出现本地年雨量预测下限的情况(进而显着减少本地集水量)。

此外,为应付倘若出现偏离现时估算的情况,例如人口增长速度比预期快、气候变化对降雨量带来更严重的影响,或控制食水需求增长的成效未符预期等,我们亦建议了一系列後备选项,以策万全。

优先的水资源管理方案

注:

8. 年雨量影响预测指香港天文台在不同温室气体浓度情景下,香港年雨量距平(相对於1986-2005年平均)的未来推算。
9. 可靠的本地供水量指百年一遇的极旱情况下,来自本地集水的供水及水塘存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