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清除微塑胶的食水处理工艺

水务署在2018年委托了澳洲的专家顾问,研究如何管理食水中的微塑胶。根据专家顾问的风险评估,虽然国际上对饮用水中微塑胶的研究仍处於早期阶段,目前结果表明,微塑胶(包括微塑胶纤维)在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而在饮用水中仅作为媒介。与其他接触途径包括食品和消费品(例如衣服、化妆品和护肤品、牙膏、沐浴露等)相比,其仅占人类总摄取量的一小部分(见图4)。因此,专家顾问认为即使饮用水中存在微塑胶,也不会构成重大健康风险。根据环境保護署於2022年进行的香港近岸水域微塑胶含量基线研究,研究结果显示香港水域微塑胶的含量比其他已发展地区近岸海域低约90%。

      

                                             H

                                                                                  图四. 市民可能透过不同途径接触或吸入微塑胶。

水务署的滤水厂采用的絮凝、沉淀及过滤等常规食水处理程序,以及将军澳海水化淡厂采用的逆渗透技术,都被证明能有效去除水中大部分的微塑胶,因此专家顾问同意目前并不需要对香港食水中的微塑胶进行恒常监测。除了严格的原水水质管理及食水处理消毒程序外,水务署亦严格管理食水供应及分配系统,并且严密监测整个从源头到用户水龙头的水质 (例如: 混浊度及色度),将微塑胶污染食水的风险降至最低。

水务署有否监测食水含微塑胶的情况?

水务署已将微塑胶列入「观察名单」中,并会继续密切关注国际组织  (例如世衞在这方面最新的科学发展,包括订定检测食水中微塑胶含量的方法及微塑胶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并适时跟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