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至內容

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 2024年度水質統計總結

水務署於201712月展開水質監測優化計劃(「優化監測計劃」),屬於政府在20179月頒布的「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動計劃」的五個部分之一。優化監測計劃監測隨機抽選的處所內用戶水龍頭食水的六種金屬含量,即銻、鎘、鉻、銅、鉛和鎳,以及餘氯和埃希氏大腸桿菌。優化監測計劃亦會收集本地食水水質數據,以檢討香港食水標準中六種金屬的標準值。

水務署委聘獨立顧問,根據18個區議會分區的人口分布,以每5 000100 000人抽取8個處所的抽樣率,從各區的所有食水帳戶中隨機抽選處所。2024年,水務署從644個隨機抽選的處所中收集食水樣本。

六種金屬的監測採用以下兩級取樣規程:

第一級 - 日間隨機取樣

目的是就六種金屬監測水質,在日間隨機收集不經沖水的樣本。

第二級 - 30分鐘靜水取樣

目的是在第一級日間隨機取樣樣本發現超標時進行測試,以核實用戶攝入金屬的情況。水龍頭會先沖水5分鐘,然後靜水30分鐘。靜水後,會從水龍頭收集不經沖水的樣本。

收集檢測六種金屬的樣本後,該水龍頭會沖水至少兩分鐘,以收集樣本檢測餘氯。然後,水龍頭會進行消毒並再沖水至少兩分鐘,再收集一個樣本檢測埃希氏大腸桿菌。

2024年優化監測計劃下收集的食水樣本的測試結果統計數據,載於下列表1

表1:2024年監測結果統計數據 #

參數 最低值 最高值 平均值 第95百分位 香港食水標準的
標準值
水質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銻(微克/公升) <1 <1 <1 <1 ≤20
鎘(微克/公升) <1 <1 <1 <1 ≤3
鉻(微克/公升) <1 1 <1 <1 ≤50
銅 (微克/公升) <3 440 20 66 ≤2 000
鉛 (微克/公升) <1 19^ <1 <1 ≤10
鎳 (微克/公升) <1 63 2 3 ≤70
餘氯 (毫克/公升) 0.1 1.3 0.7 1.0 ≤5
埃希氏大腸桿菌 (菌落數/100毫升) 0 0 0 0 0

#    六種金屬的日間隨機取樣結果。

* “✓” 表示根據相關的測試規程,所有隨機抽選處所的食水水質均符合香港食水標準。至於六種金屬參數的兩級取樣測試結果,即當(i)日間隨機取樣樣本中沒有發現超標,或(ii)日間隨機取樣樣本發現超標而30分鐘靜水取樣樣本沒有發現超標,則有關結果視為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 請參閱以下注釋(丁)。

以下是2024年優化監測計劃水質監測結果的分析:

甲、

關於銻和鎘,所有結果均低於報告限值1 < 1微克/公升,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中銻和鎘含量十分低。

乙、

關於鉻,最高值和第95百分位分別為1微克/公升和 <1 微克/公升,均低於香港食水標準的標準值 50微克/公升。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中鉻含量超標的風險十分低。

丙、

關於銅,最高值和第95百分位分別為440微克/公升和 66微克/公升,均低於香港食水標準的標準值 2 000微克/公升。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中銅含量超標的風險十分低。

丁、

關於鉛,檢測發現有一個處所的日間隨機取樣樣本鉛含量為19微克/公升, 超過標準值10微克/公升,但相關的30分鐘靜水樣本符合香港食水標準,這表示該處所的食水水質符合香港食水標準。日間隨機取樣樣本出現超標的原因可能是由於收集樣本之前水龍頭靜水時間太長或偶然出現的金屬微粒引致。所有日間隨機取樣樣本的第95百分位為 <1微克/公升,低於標準值10微克/公升,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中鉛含量超標的風險很低。

戊、

關於鎳,最高值和第95百分位分別為 63微克/公升和3微克/公升,均低於香港食水標準的標準值70微克/公升,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中鎳含量超標的風險很低。

己、

關於餘氯,最高值和第95個百分位分別為1.3毫克/公升和1.0毫克/公升,均低於香港食水標準的標準值5毫克/公升,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中餘氯含量超標的風險很低。

庚、

所有食水樣本均未驗出埃希氏大腸桿菌,完全符合香港食水標準,這顯示香港用戶水龍頭的食水受排泄物污染的風險十分低。

整體而言,2024年在優化監測計劃下所有隨機抽選處所的食水水質,在六種金屬、餘氯和埃希氏大腸桿菌方面均符合香港食水標準。

請瀏覽水質監測優化計劃 - 18個區議會分區年度水質統計網頁以查閱詳細資料。

註:

1. 報告限值是測試方法中分析範圍以內的下限值。

過往水質統計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