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潔的食水是珍貴資源,要記錄用戶的用水量就必需使用水量計,即今天我們普遍稱為「水錶」的儀器。它是自來水供應系統的輔助儀器,香港早在十九世紀末已經應用,如今更是家家戶戶都有的設備。隨着時代變遷,它亦有制式的更替,其中1970年代便因為本港推行十進制,容量計算就由英制的加侖改為立方米,水錶便相應更換。當年香港更有十進制推廣運動,是香港邁向國際化的象徵。近年水錶已推向智能發展,陸續在新發展區應用,讓數據記錄工序逐步自動化。
無論商用單位或住宅,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獨立的水錶。一般家用水錶,流量最細,直徑多為15毫米。至於商用水錶的大小則視乎用戶的行業需要及其業務規模,例如茶餐廳的水錶直徑一般為25毫米;酒樓用水流量大,水錶直徑約為100毫米;更大規模的如主題公園,則可以大至直徑200毫米,水務署審批用戶申請時會按其情況判斷所需水錶的尺寸。
從前有個都市傳說,長輩以滴水的方式開水喉貯水,因為流量太少,水錶不會轉動,如此就可以免卻水費。原來過去的水錶利用水流推動齒輪計算用水量,的確真有其事,但時至今日,水錶已採用新技術,免水費的傳說也就成為歷史。
隨着資訊科技進步,水務署近年開始引入「自動讀錶系統」,它是結合新一代智能水錶、自動讀錶外站、自動讀錶伺服器等設備的系統,既可以貯存用戶用水量資料,亦可取得實時數據。如用戶所居住的大廈已安裝智能水錶,可以下載「自動讀錶系統」手機應用程式,隨時查閱用水數據、水費預算並接收懷疑滲漏的提示。此舉有助長遠的水資源管理,節約用水。
政府現時已將自動讀錶系統納入合適的新出售土地賣地條文中,讓新樓宇的設計可以引入自動讀錶系統,有助香港邁向綠色和智慧社區。截至2022年8月,水務署已收到超過100份自動讀錶系統申請,涉及超過250幢新建築物、約70,000個智能水錶。
最新一代自動讀錶系統的配件及裝備
這是水務署保留下來最早期的水錶,擁有專屬的寶石綠色。它以水流推動齒輪運作,透過指針顯示用水量。這款水錶讀數以加侖為單位,並配有保護蓋。
1960年代的跳字水錶,顏色改為藍色,有水色的設計象徵。水錶的入水位置加設濾水網阻隔碎屑。技術上亦由以水流量計算,改為以容量計算,令量度更為精準。
1970年代及以後的水錶,量度單位已由英制的加侖全面改為十進制的立方米,以配合香港度量衡制度,有進入全球化新時代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