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供水系統龐大而複雜,為加強大眾對香港水資源的認識,水務署於2019年設立向公眾開放、名為「水知園」的水資源教育中心,透過展品、現場示範及互動遊戲,以深入淺出的形式,讓訪客了解更多關於水資源的資訊。截至2023年4月,到訪水知園的訪客達80,000人次。
水資源教育中心原附設於水務署旺角辦事處,於2013年開幕,是一個以小學生作為主要對象的臨時展館,營運6年半以來合共接待了近70,000人次。隨着辦事處遷往天水圍,水資源教育中心亦於2019年搬遷,面積由原來約300平方米增加1.4倍至720平方米,並易名為「水知園」(H2OPE Centre)。
「水知園」展館佔地兩層,場內設有12個主題展區及54項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展品與互動設施,全面涵蓋了包括供水歷史、水源生態、用水回收、水循環及供水工程等多個範疇,可以說是認識香港水資源最全面豐富的展覽。
事實上,在展館規劃階段,水務署特別成立由不同組別水務人員組成的內部諮詢小組,為「水知園」制定發展路向。小組以SO WE AIM 為設計的七大目標,以此作為展館主題及形式的設計方向。
中水重用與雨水回收是本港近年重點開拓的水資源。「水+回收」展區便透過玻璃窗配合投射動畫,讓訪客可以了解中水及雨水回收、淨化,再重用的過程。事實上,水知園位處的天水圍大樓本身已配備了中水重用及雨水回收系統,每日處理量分別可達19立方米和9立方米。從大樓收集的中水,經處理後重用作沖廁用途。
「水+演示」展覽區不定期為訪客提供不同示範內容,例如水實驗及小型慳水比賽等,可按需要更新內容。區內亦設置數列以退役水錶安裝而成的坐椅。
全球氣候變化造成水資源短缺,是未來全球面對的議題,香港亦不例外。「水+氣候」旨在為訪客帶來全球視野,區內特設地球投影儀,展示跟水與氣候變化題目相關的圖像及影片。
水知園展覽內容配合不同學生的學習需要,其中「水+循環」廣受小朋友歡迎。遊戲區模擬了現實世界的水循環,展示由集水到內部供水的過程。小朋友可以控制降雨、開關水壩水閘,並化身工程師動手建構水管網絡、嘗試新舊泵水方法等,讓小朋友從玩水中學習。
至於「水+工程」展區則展示與水有關的科學知識及原理,包括展示水壓與水深關係的互動展品、喉管與裝置變化等,適合較年長的學生。
在日常生活節約用水以外,選用耗水較少的水喉裝置及用水器具可收事半功倍之效。為提高市民對用水效益標籤的認知,「水+效益」刻意設計成購物商場的場景,讓訪客通過模擬採購過程,認識不同級別和不同類型的產品在耗水量上的差別。
「水+來源」設有一系列互動展品,訪客參與模擬水塘釣魚、擔任水務督察等一系列遊戲,藉引入科技和視覺效果,讓學生和公眾認識本港的集水設施及集水區的生態。
「水+影院」特別設有香港極少有的立體球幕影院,透過呈球形的螢幕,以立體影像,將水資源的資訊呈現於觀眾眼前。
水知園導賞員陳倩欣表示,平日的導賞團對象以小學及幼稚園學生為主,「通常小朋友來到水知園時很開心,好像去旅行一樣,感覺很輕鬆。」有別於課堂的學習,水知園強調互動與感觀經驗。同學親手試過,自然就印象深刻,整個導賞也是循這方向設計,「小朋友以為扭開水龍頭自然就有水,沒有想過水從何來。我們的導賞從歷史說起,講到以前的人用擔挑排隊取水,短片內長輩述說制水往事,這都是他們聞所未聞的。」有了這個背景,小朋友再按着不同展區認識本地集水方法、水塘及生態、濾水原理等,到了「水+循環」展區,玩水過程就成了導賞中段的學習總結。
明白到點滴得來不易,二樓的展館便從生活用水入手,透過認識水工程、如何選擇節水器具等,向學生灌輸珍惜水資源的訊息,「學生的反應有時讓我很深刻,我在一樓展區講解過的內容,有時到二樓再考考他們,他們都記得,也懂得回答,我便覺得很有成功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