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水務署 Logo
建集城市水脈
解構供應700萬人的集水系統
好山好水好生態
水塘管理二三事
維護水務古蹟歷久常新
東江止旱分水嶺
海水之助──沖廁
規劃未來的可持續用水策略
水資源生力軍
甚麼是水文工作?
規劃未來的可持續用水策略

東江水的出現,打破香港自開埠以來仰賴本地雨水為主的用水模式,香港亦從此進入供水穩定期;然而,面對近年氣候變化,難以預測的大旱大澇,全球不少地方都面對水資源緊張問題,香港亦不例外。特區政府自2008年起,便推行《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一直就本港未來的水資源管理作長遠規劃,致力為香港開拓多元化而穩定的供水模式。

發展科助理署長馬漢榮表示,水務署多年來在水務工程及濾水的技術上持續改善,但長遠而言,不能忽略香港面對的多項挑戰,「一方面,當人口及經濟增長,用水需求自然不斷上升;另一方面,面對氣候變化,本地集水量可能會下降。至於我們長期倚賴的東江水,東江流域附近的城市對水資源需求亦同樣殷切。」

水務署作為香港最主要的供水機構,在整體用水規劃上,需要宏觀及具前瞻性的視野。全面水資源管理可以說是一種全方位管理水資源的現代概念。簡單來說,即是開源與節流,「現時我們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一方面控制食水需求增長;另一方面利用多元化的水資源,提升食水供應的應變能力。透過推動節約用水、管理用水流失及擴大使用次階水作非飲用用途等三大措施,以達到政府訂立最早於2030年將香港人均食水用量減少10%的目標。」

水務署助理署長馬漢榮表示,全方位管理水資源是水務署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
水務署助理署長馬漢榮表示,全方位管理水資源是水務署應對氣候變化的策略。
解讀《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2019)》

馬漢榮指,為達到上述的節水目標,水務署在規劃和推行供水政策時,會應用管理學上的「計劃(Plan)、執行(Do)、查核(Check)、行動(Act)」模式,「我們需要預先做好『計劃』的工作,因此我們早於2008年已經制定《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下稱《策略》),然後逐步落實和執行相關措施,這就是『執行』的部分。」

水務署推行《策略》10年後,便展開檢討和更新,查核各項措施的成效,並制定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s),「我們根據應變能力、經濟因素及可持續性等三方面評估各個水資源管理選項,擬訂各個選項的優次,調整相關的措施,採取行動應對挑戰。」有關檢討在2019年完成,更新後的《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2019)》(下稱《策略(2019)》)建議採取雙管齊下的策略:

優先的水資源管理方案
優先的水資源管理方案
利用多元化的水資源
控制食水需求增長
應對新大型發展項目的長遠供水策略

水務署現正就多個新大型發展項目,包括北部都會區及交椅洲人工島等項目,與相關的政府部門進行供水規劃。這些大型發展項目均涉及新增土地或現有土地的重新規劃,長遠會增加用水需求,這在應對氣候變化之外,為香港的水資源帶來更大挑戰。

為妥善應對這些挑戰,水務署於2023年開展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的中期檢討,並會考慮氣候變化、大型發展項目的長遠供水需要、香港長遠人口的最新估算等相關因素,制定合適的水資源管理策略,確保有足夠水源滿足香港未來整體的供水需要,促進可持續發展。除了東江水外,水務署會繼續研究開拓新水源應對新增的用水需求,例如考慮更廣泛採用海水化淡技術作未來其中一項主要食水供應來源。水務署亦推動在可行情況下於新發展區及內陸地區改用「循環再用水」作沖廁及其他非飲用用途,以減少對食水的需求。

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的發展
2003年《施政報告》提出推行《全面水質管理計劃》,通過教育和推廣活動,以節約用水和保護水資源;同時推行試驗計劃,詳細研究廢水循環再用及海水化淡的技術。
2008年水務署發表《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提倡「先節後增」,強調節約用水,控制用水需求的增長,並開拓新水源。
2017及2018年政府於《施政綱領》中承諾,最早於2030年將香港人均食水用量減少10%(以2016年為基準年)。
2019年水務署就《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進行檢討及更新,擬定、評估及建議策略性水資源管理選項,推出《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2019)》,以確保香港供水的可持續性。
2023年水務署展開《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2019)》的中期檢討
更新供水組合
擴大使用次階水

基於更新的策略,香港未來的水資源組合除了原有的本地集水、東江水及沖廁用海水外,還會加入淡化海水及循環再用水等不受氣候變化影響的新水源。這個新的供水組合可確保香港的未來供水穩定,支持香港的可持續發展。

《策略(2019)》的長遠目標,是將使用次階水沖廁的覆蓋率由原來85%增加至90%。次階水包括海水和循環再用水,前者早於1950年代後期已被廣泛應用於沖廁用途(詳見本章《海水之助──沖廁》一文),然而尚有部分地區由於人口分布稀疏、遠離海邊及地勢等原因,輸送海水作沖廁耗能較大,成本效益較低,故使用臨時淡水沖廁。

至於循環再用水,則包括再造水、重用中水及回收雨水。循環再用水並沒有達到香港飲用水的水質標準,故它只適宜用作非飲用用途。使用循環再用水除了可減少食水的使用量外,亦減少排放經處理的排放水至承受水域,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香港的新供水組合
香港的新供水組合
中水重用及雨水回收系統
中水重用及雨水回收系統
再造水過程
再造水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