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論多優秀的設施,其啟用之日只是服務市民的開始。要走長遠的路,需要日常的保養維修,確保設施歷久常新,表現達標。水務設施的日常維修可以大致分為機電工程以及土木工程兩大範疇。前者涉及機械、電機和儀器等三大專項,部門更設立自家的維修工場,以及從基礎到專門的學徒制度,讓不論發展逾百年或是新近落成的設施同樣可持續運作。
機電維修
雖說香港沒有重工業,但服務全港市民的供水系統,要將境外的原水輸送至水塘,再到濾水廠,然後分派至全港各區客戶,須要克服山勢高低起伏的地理環境限制,各項設施都涉及龐大的機械、電機及電子儀器系統,全年無休地運作。水務署多年來為此而發展了專業保養及維修團隊,處理大至每日輸水量達32萬多立方米的水泵,細至量度每個家庭用水的小水錶,亦提供關乎食水安全的水管物料檢測等技術服務,都可說是香港本地的工業故事。
位於畢架山山腰的龍翔道機電工場,是水務署所有機電工場設備的集中地,為水泵、馬達、水錶、測量和遙控設備提供維修及檢測的專業服務。該大樓於1990年落成,在此以前,不同維修工作分散在幾個工場,包括機械工場、電機工場及儀器工場。入職水務署近30年、現時負責監督部門轄下所有機電維修和保養事務的總機電工程師劉展鴻表示,香港有20間濾水廠、約二百個抽水站,涉及設備和儀器數量繁多,部分設施的體積龐大,需要相應的空間及設備輔助維修,這個工場正好集中處理,器材設備共用,管理上就更符合成本效益。
劉展鴻形容,抽水站和輸水管有如供水系統的心臟和血管,倘若出現問題會影響供水,所以設施必須定期檢查及維修保養,防患於未然。以推動水泵的馬達為例,一般每5至10年便要回廠進行大維修,而負責抽海水的馬達容易被鹽分侵蝕,損耗較快。該工場分別設有外勤及駐廠房兩隊維修人員,前者每天派往各設施進行檢查及保養,後者則在設備齊全的廠房,為水務設備進行「大修」。劉展鴻解釋,根據多年的經驗,部門會制訂維修時間表,輪流安排將各設備送回工場維修,更換零件,讓設施回復最佳狀態。
維修分門別類
龍翔道機電工場設有A座的機電工場、B座的物料測試所,以及C座樓高6層的辦公大樓。當中分為三大主要專門技術範疇:即機械、電機以及儀器。以機械維修工場為例,配合各專門範疇所需,設備便有俗稱「車、鑼、刨、磨、鑽」等五大維修車間工場,還有油壓唧床、重至20噸的吊機、電動搬運車及升降台等輔助設備。
維修人員一般來自學徒計劃,部門也會公開招聘具相關經驗的人員,並按其所學或興趣分派到專責的部門。所謂機械,就如水泵、閥門、齒輪等組件;至於電機,即是涉及用電開動的設備,如高壓電掣箱、低壓電掣箱、馬達等;至於儀器,則是電子設施、儀錶、遙控監測系統等,該工場的人力規模現時約有700多人。
新時代引入新技術
劉展鴻指,機電維修可說是一門傳統工藝技術,要參照承傳過去多年來的做法,既要熟悉設施的設計及原理,也要熟讀設施維修指引。不過,水務署近年重點發展遙控裝置,讓檢測系統可實時收集設施的表現數據,技術人員可以在控制室同時監察多處的機電系統表現,更有效地準確找出問題,適時回應及維修。
然而,隨著香港人口老化,水務署內資深人員總有退休的一天,近年年輕一輩願意加入成為學徒的人數亦不算多。為免水務設施維修工作青黃不接,水務署近年致力製作培訓教材,特別針對一些較難有機會參與維修的設施,將資深維修人員相關的經驗及知識,記錄並製作成虛擬實境效果的教材,讓更多同事可以透過虛擬實境了解有關維修工作的重點,如親歷現場。劉展鴻解釋,香港最大規模的水泵位於邊境禁區的木湖原水抽水站,本地私人市場不會有這個規模的工作經驗。該設施一般數年才維修一次,故一直只有少數資深技術人員能夠參與維修。開發虛擬實境教材,不久將來可讓更多同事接觸相關維修工作,知識可望在部門內更普及。當然,承傳維修工藝,始終需要實戰經驗,但虛擬實境的效果已經較昔日的平面硬照優勝。
此外,工場亦於2022年添置了五軸電腦數據機床,即類似三維複製技術,可以重新製作已經停產的設施組件,有助延長設施的壽命,不致因個別組件停產而影響設施正常操作。
工藝與工作的三代承傳
劉展鴻表示,水務署近年致力改善服務品質、能源效益以及資產管理,並分別取得ISO9001、ISO50001及ISO55001的認證。他認為,維修部門較值得自豪的,是這裡有父子兵和三代同堂的家族故事;就如昔日一些手藝工場,維修人員可以學到一技之長,也得到一份不同世代父子都感滿意的工作。
機電工場巡禮
在整個供水系統中,抽水站、濾水廠以及配水庫等設施之內,共有約700多個不同體積的水泵,負責將水輸送至全港各區。它們必須有效運作,供水才不會停頓。保養組人員會定期監察水泵的效率及能源效益,包括透過聆聽機械運作聲音、量度馬達的溫度和電壓,以及對比用電量與出水量等方法來評估水泵的表現,確保水泵維持在合理的狀態。
不過,水泵的最佳運作時數一般在15,000至50,000小時不等,視乎款式型號而定。當機械馬達到了某個使用年期,便需要送到工場進行保養維修。以負責推送東江水的最大型號水泵為例,每次送回工場修理,都要出動數十呎長的大貨車,由北區運送到龍翔道機電工場,場面壯觀。
馬達是推動水泵的主要部件,水務署轄下設施內的馬達數量逾700台。它們平均運作4至6年便需要保養維修。那些功率超過37千瓦的馬達,因為體積較大,需要拆卸送回維修工場處理。送抵工場的馬達通常都沒有嚴重問題,只需要作例行檢查。維修人員會先進行測試,檢查裝置效能與運作狀況,然後將整個馬達組件逐一拆下,檢查軸承有否磨損、線圈的保護膜有否剝落等,再作相應的清洗及維修。將組件組裝後,維修人員還要將整個馬達送入焗爐烘乾,才將它們送回有關設施。
工場內最大型的焗爐有逾兩層樓高。以木湖原水抽水站的馬達(見下圖)為例,它們是堪稱最大規模的一類馬達,它們需要以攝氏105度,烘焗約100小時,即大約4天時間,需時不短,所以這類馬達的維修時間約需2至3個星期。
水錶,是香港每家每戶最頻繁接觸的一個水務設備。它時刻記錄市民的用水量,也關乎水費計算,計算誤差會對用戶造成不公,所以水錶的準確性是很重要。香港現時使用的水錶是進口的,每個新購的水錶出廠時都必須通過檢測,水務署亦會進行抽樣測試,確保其準確性。多年前曾有傳聞稱,水錶難以量度水龍頭以滴水方式取水,用此方法可免卻水費。這個都市傳說,留待第四章的《解讀水錶及其演變》一文才揭曉。
龍翔道機電工場設有「水錶工場」及「水錶測試實驗所」兩個單位。前者主要為新購的水錶進行質量檢測工作;後者是認可實驗室,為市民和本署內部提供水錶準確度的測試服務。市民如懷疑所用的水錶不準確,可申請安排測試。水務署會安排人員拆除水錶,並邀請客戶前往水錶測試實驗所見證測試過程。如測試結果證明水錶有超過3%誤差,相關水費及排污費會隨即作出調整,並不收取驗錶費;若證明水錶準確,客戶則須繳交驗錶費。
水務署現時大約有300多萬用戶及相應數目的水錶。以立方米計算、常見的家用15毫米水錶為例,其儀表上共有8個位的數字,小數點放在中間,即儀表計算上限為9,999立方米。香港現時每日人均用水量為130公升,以一個4人家庭為例,一年大概累積消耗近190立方米的用水。理論上,該水錶使用幾十年都未走完一個循環。不過,為保障水錶正常運作,水務署會定期為水錶進行更換,每年均會檢視全港所有水錶的數據,包括水錶的使用年期、使用率(即累積總流量)以及每月平均流量等,據此列出耗損風險較高的水錶名單,並安排作預防性更換。
雖然用戶處所的內部供水系統並非水務署負責範圍,但特區政府於2017年推出「提升香港食水安全行動計劃」(詳見第五章《邁向無鉛系統》一文),當中提出加強水喉物料的規管。水務署現時在水喉工程審批上實行一套《一般認可》水喉產品預先批核制度。為加強審視水喉產品在獲發《一般認可》資格後是否持續符合獲發《一般認可》的要求,水務署實行一套《一般認可》水喉產品監察計劃。水務署會隨機抽取各種《一般認可》水喉產品的樣本,在水務署機電工場的「物料測試所」進行測試,當中包括水喉、水喉配件、焊料、閥門(減壓閥)及廁所沖水掣等。
因應食水安全的考慮,樣本必須通過監察的測試項目,包括化學成份(與飲用水接觸的金屬部件的金屬元素)以及該水喉裝置的主要功能,以符合規格檢測的要求。
水務署每年都會與機電工程署聯合招募見習二級技術員。考慮到市場反應,近年更將訓練課程濃縮至兩年期,讓學員可以更快取得見習二級技術員的資歷。部門每年招聘3至6名見習二級技術員(機械)及1至2名見習二級技術員(電機)。見習技術員每星期會接受專業機構的理論課程,並參與水務署的機械或電機實習計劃。
學員在實習期間會被分派到不同組別實習,包括水錶工場、分區機械保養組、機械/電機工場、分區電機保養組、電機防護及測試組等。畢業後,學員可以投考政府技工職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