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形多陡峭的天然山坡,發展岩洞以供安置各項公共建設,本港不乏經驗。政府於2017年12月發布有關發展岩洞以增加土地供應的政策指引,制定了全港性的《岩洞總綱圖》,識別出48個具潛力發展岩洞的策略性岩洞區,並提供相關的規劃及技術資料,供政府部門及私營機構參考,以促進岩洞發展,善用土地資源。為此,水務署積極推展多項搬遷/設置水務設施於岩洞的項目,包括食水/海水配水庫以及濾水廠等水務設施,務求騰出設施的土地作房屋或其他有利民生用途。
香港的地質主要是堅硬的花崗岩,十分適宜發展岩洞,尤其是市區邊緣的山區,因為容易到達,無論施工或對將來使用者而言都有好處。一些國家包括加拿大、芬蘭、日本、韓國、挪威、新加坡、瑞典、美國等地,以及內地城市,他們建造岩洞的技術已經非常成熟,用途亦十分廣泛,既有污水處理廠、廢物轉運站,也有受社會大眾歡迎的社區及康樂設施。至於香港,上世紀九十年代中開始,已有若干政府設施建於岩洞內,例如港島西廢物轉運站、赤柱污水處理廠及狗虱灣政府爆炸品倉庫。
西區海水配水庫及西區二號海水配水庫於2009年落成,屬水務署首兩個建於岩洞的配水庫。為配合香港大學的百周年校園發展,水務署委託香港大學進行了配水庫重置工程,將鄰近兩個海水配水庫遷入岩洞內,原有海水配水庫位置則改建為食水配水庫,以騰出地面空間興建新教學大樓。
岩洞位於香港大學附近的龍虎山,工程以全港首創的岩洞鑽挖方式,在龍虎山內挖出全長過百米隧道,並在內設置兩個大小相同的海水配水庫,縮減每個配水庫的岩洞跨度,降低建造岩洞的挑戰性及費用。此外,為了確保工程不影響環境,整個工程以鑽挖而非爆破的方式進行,避免大規模削平山坡及砍伐樹木,位於原本西區抽水站及濾水廠的高級職員宿舍、工人宿舍及濾水廠房等三座歷史建築亦作原址保留。
為確保空氣流通,岩洞內設有機械通風系統,洞內的空氣經隧道通道底層的風槽抽走,而新鮮空氣則經岩洞進口流入。洞內特設空氣檢測器,配合通風系統,確保洞內空氣達安全水平。通風系統可經人手、自動或遙控裝置控制。每當洞內空氣質素未達設定標準時,通風系統便會自動啟動操作。
此外,洞內亦設有熱度探測器,當溫度高達攝氏57度便會發出警報。洞內亦裝有閉路電視系統,在岩洞進口可以觀察到洞內情況,保障工作人員在洞內工作時的安全。
因為這是首個岩洞內的配水庫,不時有團體申請參觀,可說成為了水務署的參觀熱點,2013年它更獲香港工程師學會選為「21世紀香港十大傑出工程項目」之一。
水務署近年亦積極推展多項搬遷水務設施往岩洞的項目。當中,位於黃大仙沙田坳道的鑽石山食水及海水配水庫將遷至獅子山以南山坡的岩洞內,預料於2027年可以騰出配水庫現址,釋放約4公頃土地作房屋發展,並為市民提供政府、機構或社區所需設施及休憩空間。
其他正在研究的配水庫遷置工程,還包括將位於象山邨附近的荃灣二號食水配水庫,遷往葵涌東北部的孖指徑岩洞區,預計於2029年完成搬遷工程後,可釋放配水庫現址及鄰近逾6公頃用地,作公營房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