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既沒有天然湖泊或河流,也缺乏大量地下水源。為滿足發展需求,我們一直面對着開拓充足及可持續水源的艱巨挑戰。多年來,香港已開發了一個龐大的雨水收集及貯存系統。現時,香港約有三分一的土地被規劃為集水區,用作收集並貯存雨水。另外,大部分集水區落入郊野公園範圍內,並受到《郊野公園條例》保護。
本港過去十年的全年總食水需求量均超過9億3000萬立方米,本地每年雨水收集量僅佔總食水用量的二至三成,遠不足以應付龐大的用水需求。此外,香港的降雨量並不穩定,波幅可相差多於2億立方米;加上地勢大多起伏不平,要收集及貯存珍貴的雨水更是難上加難。
本港的水塘出現溢流,都是發生於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中興建的中小型水塘。由於它們是按當時的用水需求建造,所以容量較小。當發生大雨時,收集到的雨水極可能會比它們的容量為高,因此容易出現溢流。
各水塘在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的溢流量分別為3,380萬立方米、1,420萬立方米和2,070萬立方米。我們一直有採取措施減少溢流量。自2014年起,大潭水組的原水已用作增補海水沖廁系統,大幅減少大潭水塘群的溢流。 儘管如此,實際的溢流量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每年的降雨量及其分佈位置。